2025年8月12日 星期二

草藥與植物醫學:Dr. Simon Mills 的實用自然療法與生活建議

摘要重點:訪談中Dr. Simon Mills 強調植物與食物本身多為「藥食同源」,在預防與調理慢性病、支持免疫、改善腸道微生態與腦血管健康上具有實際作用。他同時警告藥物濫用(尤其抗生素、長期PPI、長期NSAIDs)帶來的風險,並示範多項可在家嘗試的簡單植物療法與生活調整。

核心觀念

  • 醫療不是只能靠合成藥物;植物療法可與現代醫療互補,常見效果往往快速且可自我驗證。
  • 發炎是身體重要的防禦機制;短期發炎不應輕易抑制,應追尋上游原因以避免慢性發炎。
  • 腸道微生物群(microbiome)掌管大量代謝與藥效轉化,許多植物成分需經微生物代謝後才能發揮作用。

抗生素與抗藥性警示

  • 過度或不當使用抗生素造成抗藥性、破壞微生物多樣性,已成全球重大健康威脅(WHO數據顯示相關死亡人數快速上升)。
  • 病毒感染(如普通感冒)不應常規使用抗生素;醫生和病患都應審慎決定。

常見植物與其應用(摘要)

  • 薑+肉桂茶:溫熱型感冒、促進黏液排出、加速局部血流(適合「對熱有反應」的症狀)。
  • 大蒜(生食/蒜頭強化法):具天然抗菌、增進腸道益菌作用;Dr. Mills 提到的「蒜頭強化」為週末密集法(逐步吞食多瓣生蒜)可短期改善某些低度腸或肺部感染,但需小心氣味與胃部耐受性。
  • 迷迭香:嗅聞即可刺激認知、改善短期腦功能;臨床研究指向對長期腦健康有利。
  • 紫/藍色植物(例如莓類、甜菜、紫色蔬菜):含花青素等多酚,有助血管與腦部健康(推薦「吃彩虹」)。
  • 薑黃(含curcumin):抗發炎、對關節疼痛有益,但其作用多由腸道菌群代謝(生物利用度議題),與黑胡椒等合用可提高吸收。
  • 艾菊(echinacea):針對上呼吸道感染、口腔或咽喉感染有即時刺激免疫的效果(舌下或含漱時感覺明顯)。
  • 乳香/沒藥(Boswellia、Myrrh):含樹脂,對口腔、咽喉及某些炎症有好處。
  • 苦味藥(例如苦艾、蒲公英):刺激唾液與消化分泌,促進食慾、幫助消化並有「降溫」/退熱的傳統用法。
  • 朝鮮薊、蒲公英:促進膽汁與肝膽代謝,有助調節膽固醇與脂肪肝相關問題。
  • 可可/黑巧克力(75% 以上,建議每日約50–100g 視個人):短期提升血流、心血管與腦功能,但選擇低糖高可可成分者為佳。
  • 綠茶/抹茶:含多酚,與降低認知衰退、心血管風險有關;抹茶濃縮度高可能效果更強。
  • 山椒(capsaicin)、芥末:作為外用熱敷或浸浴可促進局部循環、緩解關節/肌肉疼痛(古法 mustard bath、辣椒貼布等)。

臨床/實務小技巧(可在家嘗試)

  • 薑肉桂茶配方:鮮薑(拇指大小)刨入杯中,加一茶匙肉桂粉或肉桂皮、熱水,溫暖身體、幫助呼吸道排痰。
  • 蒜頭密集法(短期、謹慎使用):空腹逐次吞食剁碎生蒜瓣,每次半小時觀察耐受性,連續數小時可達強力抗菌/調整腸道效果;不宜常做。
  • 胃食道逆流(GERD)替代/緩解:使用「筏原理」的粘液性食品(如Gaviscon、滑榆粉、蘆薈)在飯後形成保護層,減少反酸;Dr. Mills 警告長期PPI(omeprazole)副作用與停藥反彈問題,應謹慎且在醫師協助下逐步減藥。
  • 關節/肌肉痛:若是發炎引起的疼痛可先檢查上游原因(體重、飲食、腸道、代謝),外用辣椒貼或芥末浸洗可短期緩解疼痛;長期才考慮系統性消炎藥,避免長期抑制必要防禦。
  • 抗生素:必要時使用,不要濫用;病毒感染不應使用抗生素。

飲食與生活建議

  • 多樣化植物性食物:「吃彩虹」—多顏色蔬果帶來不同多酚,為腸道益菌提供原料(prebiotics),促成有益的「後生物產物」(postbiotics)。
  • 根莖類、十字花科(如花椰菜)、全穀與豆類是優良的日常基礎食物,成本可控且有益微生物多樣性。
  • 關於生酮(keto):可改善胰島素敏感性、對PCOS或某些人有利,但長期需注意腎肝功能與植物來源不足可能的影響;個人體質不同,建議監測指標。
  • 禁食(間歇性斷食)為人類演化常態,短期有益,但長期或身體狀況欠佳者需專業指導。

對常用藥物的提醒

  • 抗發炎藥(NSAIDs,如ibuprofen)能快速止痛但會抑制身體防禦,長期使用應尋找引發發炎的根本原因。
  • 質子幫浦抑制劑(PPI,如omeprazole):廣泛處方但長期可能與嚴重風險(含某些癌症、認知影響等)相關,停藥常有反彈,應審慎減藥並採取替代策略(黏膜保護、飲食、生活方式)。
  • 補充劑:維生素D、維生素C、鋅在感染預防或免疫支持上有證據支持,對有缺乏風險者較建議補充;但「不是每個人都需補充」。

癌症與慢性病照護

Dr. Mills 臨床上很多病患為癌症或慢性發炎性疾病(例如自體免疫、IBD、皮膚疾患),植物醫學常用於提高患者生活品質、改善消化、睡眠與能量,而預防面則強調避免不良飲食與生活習慣。

環境、來源與品質

植物藥的效能會受栽種方式影響:有機或近自然栽培通常多酚含量較高(因植物自行產生防禦化合物)。採購時盡量選擇可靠來源,鼓勵在地與多樣化栽培(或安全的野外採集)。

總結與生活哲學

Dr. Mills 的主張是以促進「健康能力」(health empowerment)為核心:用植物與飲食支持身體的自我修復,並在必要時與現代醫療配合使用。他同時強調,在這樣快速變動的世界,最重要的是與家人、社群及自然建立連結,這既是精神上的支柱也是健康的基礎。

延伸行動建議(簡短):嘗試一杯薑+肉桂熱飲來緩解感冒初期症狀;若需短期抗菌支持可諮詢專業後採用蒜頭短期方案;調整飲食多吃彩虹與根莖類;抗生素與PPI非必要不常用;若考慮長期改變(如生酮、長期補充)請做血液與器官功能監測並諮詢臨床專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