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4日 星期日

Studio Inspo:用「Vibe Coding」與 Claude Code 打造 Pinterest 類網站的實作心得

摘要

影片主講者 Sarahi(綽號 Peachy)以「vibe coding」(讓 AI 主導編碼)為核心,嘗試用 V0(Vzero)等工具快速構建一個名為 StudioInspo 的網站——一個專注於工作室佈景與 A-roll(主鏡頭)拍攝靈感的 Pinterest 類平台。她分享從 UI 設計、版本迭代、資料庫設計、第三方整合到部署的完整過程、遭遇的問題與學到的實務教訓,並談到用 Claude Code 及 Cursor 在本地開發修復問題的經驗。

重點整理

  • 什麼是 vibe coding:以 AI 工具(如 V0、Replit、Lovable)用自然語言指示 AI 完成大量開發工作,而非只是代碼自動補完。優點是速度與創意實作門檻低;缺點是當進入真實後端、整合與安全需求時,AI 工具會遇到侷限。
  • 專案概況:目標是做一個 Pinterest 式的站台(studioinspo.com)展示工作室照片、標籤、相關圖片面板與上傳管理介面。前期 UI 多次 fork 與迭代,最終達成可互動的界面與彈出視窗、無限滾動與標籤篩選等功能。
  • 版本控制與 Fork 概念:V0 會在每次 prompt 時產生新版本(fork)。隨著對話長度(context window)變長會導致 AI 混亂,須適時 fork 回到穩定版本以獲得乾淨上下文。
  • 後端與資料庫:使用 Supabase 作為資料庫與儲存(bucket)。設計 schema:photo table(url、title、youtube link、tags、set_id、view/download counters 等),並把實際檔案放在 bucket。對於同一 set 的多張照片,用 set_id 串聯以便在「相關圖片」顯示同套圖。
  • 搜尋與壓縮策略:搜尋功能採第三方(如 Algolia)以達到語意/同義詞/容錯;圖片壓縮則選擇簡單本地方式避免引入多餘大型依賴(例如不必要的 sharp 套件)。
  • 遇到的主要問題:包含 V0 的環境變數管理與第三方整合錯誤、版本回滾失效、上傳功能與 view/download 計數錯亂、以及最終的驗證/身分驗證漏洞(需改用 Supabase 的 auth)。
  • Claude Code 與 Cursor 的角色:在 V0 無法解決的問題上,作者轉到本地開發環境(下載專案、使用 Cursor 作為 IDE)並引入 Claude Code(在終端運行的 AI 助手)。Claude Code 能理解整個專案結構、生成或修正較複雜的程式,快速找出並修正連線或環境變數問題,是她認為目前最能「落地」的 AI 工具。
  • 實作時間線與成果:總共花費約 3 週完成從概念到部署(前兩週主要 vibe coding,之後整合、除錯與上傳內容),最後部署到 Vercel 並完成 SEO / analytics 準備。

實用技巧與心得

  • 在向 AI 指示前,先與 AI 討論並規劃(讓 AI 詢問澄清問題),能避免走錯方向。
  • 遇到 context window 太長或 AI 開始亂出錯時,透過 fork 回到較早穩定版本再開新 chat。
  • 優先選擇簡單方案(尤其是影像壓縮等),複雜需求(如語意搜尋)再交由成熟第三方服務處理。
  • 不要完全信任 vibe coding 平台做安全/身分驗證,應使用成熟服務(如 Supabase Auth)來處理敏感功能。
  • 把專案同步到 GitHub 並懂得在本地 IDE(如 Cursor)運行,能更有效除錯與部署;Claude Code 非常適合在終端協助理解整個專案並生成複雜修正。

結論

vibe coding 確實降低了非工程背景創作者把點子變為可視化原型的門檻,能快速做出 UI 與功能草案,但當專案進入實際後端整合、第三方服務與安全性需求時,單靠這類平台通常不夠,需要開發者介入、使用成熟工具與服務、以及在本地環境做更細緻的除錯。Sarahi 的實作證明了「可以用 AI 做出真實可用的產品」,但同時也暴露了這類方法的極限與必要的人工監督。

最後補充:影片同時有贊助商介紹(Squarespace)與作者個人如何用 Squarespace 維運其課程與作品集的分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