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8日 星期一

人類思考的價值:在AI普及下培養「思辨、同理與創造」的必要

這段訪談重點在討論人工智慧(尤其大型語言模型,LLM)對人類思考、教育與社會的影響,並提出如何透過教育與社群建構來維持人類的獨特價值與文明韌性。

AI的創造力與限制
演講者指出AI已展現出強大的創造力(例如曾解出國際數學奧林匹亞的多題),因此不能再簡單地把創造力視為人類唯一優勢。但AI的強項是語言模式與效率,若學生在學校用AI寫作代替練習,會喪失培養語言、邏輯與獨立思考的能力。

教育的核心:養成思考力與同理心
他主張學校的寫作與數學訓練不是為了直接賺錢,而是鍛鍊思考能力,能讓人面對新問題時具備推理與想像能力。解題面試時,他會用從未見過的題目觀察學生如何綜合線索、領會新提示並加工成解答,這就是創造力與思辨力的實際展現。

用AI當作思考助力,而非替代學習
AI可以用來模擬世界與建立邏輯推理(演講者舉在納什維爾用AI理解當地音樂圈的例子),但關鍵是把AI當成增進自身理解的工具,而不是讓AI替你完成學習過程。

價值是被動到主動的轉變:創造他人喜悅
未來人類會面臨與機器共存的環境,能被團隊接受並被邀請共事,往往來自於你能為他人創造價值並激發愉悅。解題或競賽型心態(只為超越他人)不如以「讓更多人快樂」為人生哲學更能帶來持久的滿足與社會影響。

以同理心找對問題並解決它
要解決有意義的問題,必須先從同理他人、把問題視成別人的處境來想像;這樣才能設計出真正有價值的解法。

建構「有同理心且聰明」的社群與教育模式
演講者分享自己成立線上教育計畫(Live)的做法:招募數學能力強且友善的高中生當教練,並由專業演員訓練他們成為具魅力與同理心的教學者。高中生教導中學生的同時,演員提供即時回饋,形成雙贏:中學生得到啟發,高中生提升溝通與領導力,並建立彼此信任的網絡。

社會企業思維:可持續且有利潤的影響力
真正有效的社會創業應該能計算出問題的實際成本,找出願意支付的人或組織,做到每個受惠者在經濟上可持續(例如把優質付費課程的收益部分用來補助弱勢學生)。演講者強調實務上的商業化與補助並重,才能擴大影響力。

對抗偏見與保護多元觀點
AI與媒體都有偏見(bias),因此個人需要主動接觸多方資訊(例如左右不同新聞來源)來模擬不同視角。因為AI會給出聽來合理的敘述,卻可能遮蔽了完整故事,這更凸顯了批判性思考的重要性。

思考的樂趣、創造表達與未來樂觀
演講者相信思考本身是有趣的——創造與自我表達(例如穿著、創作)讓人生更有味道。他對於透過教育與相互連結形成的善良、聰慧世代抱持樂觀,認為這類社群能在未來面對技術或文明挑戰時挺身而出。

創新方法的心法
最後他分享創意流程:大量生成新點子、對新點子嚴格檢驗(找缺點想辦法推翻),任一時刻大多想法有缺陷,但透過不斷篩選,少數菁華想法會被發現並推展實行。

總結:在AI能力快速提升的時代,重點不是抵抗技術,而是透過教育培養「語言能力、邏輯思考、同理心與創造為他人帶來愉悅」的素養;以可持續的社會企業與互信網絡,守護人類社會的韌性與價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