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TED演講中,講者分享了他多年來對「如何加速學習」這個問題的思考,特別聚焦於語言學習。從他11歲時對睡眠學習的好奇開始,到1981年他自學中文,六個月內達到流利程度,證明成人也能快速學會第二語言。
他指出,快速學習語言的關鍵在於「模仿成功者的學習原理」,反駁了「需要天賦」和「沉浸語境自動會學會」的迷思。沉浸語境不等於學會語言,沒有正確方法只是「落水者學游泳」,無法順利學習。
演講中提出了學習語言的「五大原則」:
1. 注意力、意義、相關性與記憶:學習內容必須與自身相關,才能吸引注意並記住。
2. 從第一天起將語言當作溝通工具使用,而非死記單字。
3. 理解訊息先於掌握單詞,透過可理解輸入(comprehensible input)無意識吸收語言。
4. 生理性訓練:語音發聲需要臉部肌肉協調,需重複練習。
5. 心理狀態:快樂、放鬆、好奇且容忍模糊,才能更有效學習。
基於這些原則,他建議學習者採用七大行動:
1. 多聽語言,讓大腦浸泡在語言環境中。
2. 先抓住語言的意義,即使不懂每個字。
3. 開始有創意地組合詞彙,自由表達。
4. 講求核心高頻詞彙,先掌握日常溝通裡最常用的1000至3000字。
5. 尋找「語言家長」——願意耐心聆聽、理解、絕不隨意糾正錯誤並使用簡單語言協助理解的語言夥伴。
6. 模仿母語者的口型和表情,調整發聲肌肉。
7. 採用「直接連結法」,將新語言音與已有的內在意象(感覺、記憶)建立直接聯繫,而非翻譯。
講者強調,按照這些方法,任何成年人都能在六個月內學會流利的第二語言。他舉例說明,很多人以為語言學習是靠天賦或長時間沉浸,但實際上是因為沒有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總結來說,這場演講帶來非常實用且科學化的方法論,破除語言學習的迷思,鼓勵人們用正確的學習策略,快速高效地掌握新語言,這在當今多語溝通與全球化的時代尤其重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