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訪談是與知名科學傳播者尼爾·德葛拉斯·泰森(Neil deGrasse Tyson)的深度對話,內容涵蓋科學素養、人工智慧、當代科學發展與學術界現狀等多方面話題。
訪談伊始,主持人用一系列科學問題測試泰森以一般大眾的視角回答科學問題,展現了普羅大眾對科學知識的模糊與誤解;這強調了泰森在科學傳播上的使命和重要性。
關於人工智慧與人工通用智慧(AGI),泰森區分了現有AI主要是專門任務導向的系統,而AGI則是能模擬人類大腦、具備自主學習與多任務能力的智能。他表達對AGI不必過度恐慌,認為人類仍會保有控制權,且科技發展必須以實用和提升生活品質為主。他也指出AI的能力來自於已有資料,無法創造出真正獨特的創新,而人類應透過不斷創新來領先AI。
談及科學與工程的發展,泰森說明我們正處於一個指數級成長的時代,工程突破帶動科學工具進步,反之亦然,目前科學的限制多半來自於儀器精度不足,但前景仍充滿未知領域(如暗物質、暗能量)。他強調學術研究的價值不僅在於短期經濟效益,許多基礎科學研究後續創造了重要的技術應用(如MRI技術從核磁共振物理發現演變而來),呼籲社會重視並支持基礎科學與多元研究。
針對當前學術環境與政治攻擊,泰森批判削減科學經費和對學術自由的打壓,強調科學與醫療研究對公共健康和安全的重要性,也對DEI(多元、公平、包容)政策遭誤解表示疑惑,認為這些政策並非製造不公平,而是反映社會結構失衡。
泰森對機器人技術的看法也十分務實,他認為「機器人」不必具備人形,而是任何能有效完成任務的自動化系統,如自駕車本身即是機器人。他期望未來科技能真正改善日常生活勞動,讓人類生活更加便利。
此外,泰森談到他對宇宙的好奇心,例如希望被外星生物接觸,強調科學家應面對未知不懼怕,並指出占星術(星座)只是年輕人在尋找社交與心理慰藉時的娛樂,提醒不要將其視為科學依據。
最後,他認為若能讓全世界即刻理解一件科學概念,會是「宇宙是客觀可知的」,這有助於排除錯誤與偏見。他強調,科學交流即是服務大眾的好奇心,歡迎所有問題,並以樂觀且務實的態度看待科學與科技的未來。
整體而言,訪談展示了尼爾·德葛拉斯·泰森作為科學傳播者在現代社會的關鍵角色,他不僅普及知識,也捍衛科學在公共政策與社會中的地位,並對未來科技發展抱持理性樂觀與審慎期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