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4日 星期四

當科學遇見逝者:塔拉·斯沃特談直覺、徵兆與悲傷療癒

本次訪談主角為塔拉·斯沃特(Dr. Tara Swart),神經科學家兼精神科醫師。她在丈夫羅賓(Robin)於 2021 年病逝後,經歷一連串主觀徵兆(如頻繁見到知名符號、感覺到已逝者的在場、突如其來的身體感受等),遂展開跨領域研究,並在新書(The Signs / The New Science of How to Trust Your Instincts)中提出:大腦可能是將心靈能力「過濾」下來以適應物質世界的器官,人類其實擁有遠超出常識的感知能力。

主要主張與觀點
- 我們能感知的遠比想像多:她在文獻回顧中指出,目前科學上認為的人類感官可能不只五感,討論到更廣的感知範疇(她引用「34 種感官」的概念作為擴展思維的例子)。
- 大腦為濾器的假說:心靈(或意識)可能能獨立於大腦存在,但大腦會限制或轉譯此能力以適應物質生活;在臨終、近死經驗、或極端心理狀態下,這些限制可能鬆動,讓人接觸到更廣的資訊或「徵兆」。
- 她以自身經驗堅定表示「她確信可以與逝者溝通」,並將此視為可被科學方法探討的現象,而非單純玄學。

重要實例與觀察
- 個人經歷:丈夫過世後,她看見象徵(如知名的鳥類、無法解釋的溫度變化、特定符號頻繁出現),並曾在睡眠中短暫目睹丈夫的模糊影像,之後能「請求」且「接受」具體的徵兆(如鳳凰相關意象在特定日子頻繁出現)。
- 近死經驗與末期清醒(terminal lucidity):她引用醫學案例(包括醫師的近死體驗、以及末期病患在臨終前短暫恢復清晰記憶的現象),認為這些例子難以以現有腦組織受損的物理模型完全解釋,暗示心智與身體或有部分獨立性。
- 其他自然/生態例證:如黏菌(slime mold)與菌絲網路(mycelial networks)展現的群體協調、互助與資源分享,提示自然界的非個體式資訊交流也可作為人類重新理解連結的參考。

科學機制與心理學框架
- 創造力與精神病理的重疊:引用「shared trait vulnerability」模型,說明高創造力與某些精神病理(如憂鬱、精神分裂傾向)之間的神經學重疊,例如「腦區超連結」(hyperconnectivity)、注意力濾器鬆弛(attenuated/low latent inhibition)與新穎性敏感(novelty salience)。在適當的認知資源下,這些特質可成為創造與察覺更多徵兆的通道;資源不足則可能導致病理性困擾。
- 身體儲存創傷的機制:她談到體感記憶(somatic memory)與肌筋膜、毛細血管、血清素假說等,並主張某些創傷記憶深藏於身體組織,需以體感療法(舞蹈、按摩、瑜伽、呼吸、頌唱等)來釋放與整合。
- 腸腦軸與直覺:強調腸道微生物與迷走神經(vagus nerve)在情緒、直覺與整體腦功能中的角色,建議透過改善飲食、睡眠、運動與壓力管理來支持這一系統。

實務建議:如何培養接收與解讀「徵兆」的能力
- 基礎:先相信(belief)並練習「注意力」:她把這當作像上健身房,需持續練習(art of noticing)。
- 工具與習慣:參與藝術、欣賞美(neuroaesthetics)、親近自然、培養社群支持、進行體感療法、創造性活動(畫畫、寫作、舞動)、冥想、深層呼吸或暗室靜修(dark retreat)等,這些能提高新穎性敏感與感官接收率。
- 對哀傷者:不壓抑情緒(允許悲傷)、尋求說話治療與身體療法的結合、花時間在大自然與創作上,並對可能出現的徵兆保持開放但懷疑檢驗的態度(不被確認偏誤完全吞噬)。

關於信仰、意義與風險
- 塔拉把自己的立場定位為靈性而非宗教(不等同於有形的神);她認為相信某種超越性的事物能改善人類的幸福感、目的感與互相關懷,但也認同信仰可被濫用或導致極端行為,因此強調批判性與同理心共存。
- 她鼓勵科學家與大眾保持好奇:科學應挑戰現狀、探討尚未解釋的現象,而非僵化否定。

訪談結語(與對聽眾的呼籲)
- 塔拉強調:她以科學家的身分、並以自身大量的臨床與個人經驗為基礎,提出可被檢驗的假說;即便目前難以「證明」,也無法斷言為虛。她鼓勵受眾保持開放心態、同時用理性方法去探索(例如記錄、設定具體觀察條件、檢驗巧合概率與排除確認偏誤)。
- 實務上,她推薦:修復身體(睡眠、飲食、腸道健康)、投入藝術與自然、尋找社群、做體感工作,並在哀傷中允許徵兆帶來的安慰與指引,同時保留科學懷疑的態度。

總結:這場訪談把個人悲痛經驗與神經科學、心理學、古老智慧與自然生態學交織在一起,提出一套既可安慰哀傷者、也可被科學進一步探究的框架:心靈或意識可能不完全從物質中湧現,而大腦會過濾或調節我們感知更多層次現實的能力。無論最終科學如何驗證,塔拉的核心信息是:透過藝術、自然、身體與社群的修練,人們可以增強直覺、減輕哀傷、並找到更深的連結與意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