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YouTube訪談由Alex主持,主題是分析他上週發表的作品—一首帶有奇幻、環境氛圍且放鬆帶點神秘感的曲子,並分享如何製作這類音樂。以下為影片重點總結:
1. **選擇樂器**
- 像畫家選擇調色盤,音樂人也應先行設定好樂器種類,避免寫作時迷失方向。
- 奇幻音樂多用弦樂、豎琴、木管、獨唱人聲(帶以太感如精靈般)等非電子化樂器,以營造中世紀浪漫氛圍。
- 馬林巴等較柔和的打擊樂能帶來神秘感,但避免強烈打擊樂或大音量銅管,因為這些元素會破壞放鬆感和親密氛圍。
- 銅管樂器若用,音量與表現多採用柔和、遠距離效果,營造空間感和壯闊感。
2. **音樂的放鬆感**
- 音樂應該輕鬆、易聽,適合放鬆甚至睡眠背景。
- 避免強烈節奏和明顯打擊樂,保持旋律和伴奏的柔和與長音。
- 多使用持續音(legato)、顫音(tremolo),避免短促音符(如staccato、pizzicato等)以維持舒緩氛圍。
- 運用MIDI動態控制(如mod wheel、自動音量調整)模擬真實演奏的表情與情感變化。
- 旋律設計需簡單易記且重複,能帶給聽者舒適感,避免過於複雜或具有挑戰性的曲式。
3. **旋律與和聲技巧**
- 旋律與副旋律相互呼應,節奏相似但音高走向略有變化,讓音樂更為多層次且耐聽。
- 多次重複中,交替變換主奏樂器(如由獨唱換成銅管、弦樂等),讓旋律保持新鮮感。
- 重複段落前加入銅管等和聲提示,讓聽眾感受到「句點」與「新段落開始」,避免單調。
4. **增加音樂細節與動態**
- 專業音樂充滿細節,如分層複雜的琶音、和聲變化、細膩的顫音以及低音的pizzicato,增添律動和生動感。
- 運用不同聲部交錯呼應,營造豐富層次感和流動感。
- 旋律與和聲不完全規則,偶爾改變琶音模式或節奏細節,使曲子聽感真實且有趣。
- 即便是背景伴奏,也要有細膩的動態與人性化演奏感,模擬樂器演奏者的情感和個性。
5. **低頻與節奏支撐**
- 無重打擊樂時,用次低音、低音大提琴及弦樂pizzicato彌補低頻缺乏,不僅增加溫暖感,也提供節奏基礎。
- 這些伴奏聲部雖不強調於主旋律,但能提升音樂的專業度與重播價值。
6. **其他提示**
- 建議觀看Alex其他相關教學,如弦樂寫作、和弦進行、旋律構成等,幫助深度理解。
- 若想系統學習及快速成長,可參加他的「evidence cinematic music course」,內含完整現代管弦樂寫作教學。
- Alex也建立了Twitch頻道,未來將進行直播,現場解析觀眾作品,歡迎有興趣的聽眾追蹤參與。
總結來說,Alex強調寫奇幻環境放鬆曲的三大重點是:
– 挑選符合氛圍的樂器群;
– 創作柔和、輕鬆且可反覆聆聽的旋律;
– 利用豐富細節和動態變化增加音樂生命力和移動感。
透過細緻的編曲與恰當的樂器運用,即使旋律簡單,也能創造令人沉浸且專業的奇幻氛圍音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