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0日 星期四

AI作弊在大學普及的現狀

 這段訪談由Sean主持,對談對象是《New York Magazine》的專欄作家James Walsh,主題聚焦於他最新報導〈人人用AI作弊上大學〉,並探討這種現象對整個學術體系的威脅。


主要內容總結如下:


1. **AI作弊普及與形式多元**  

   James透露大學生作弊已不僅限於傳統抄襲,幾乎所有人都在某種程度上利用AI,尤其是ChatGPT等大型語言模型來完成作業、寫論文、或程式碼。學生也會用AI來做筆記、摘要、甚至寫生成考題答案,範圍廣泛。


2. **AI作弊的隱蔽性與檢測困難**  

   許多教授雖然懷疑學生使用AI,但很難舉證或證明,對此感到無奈與沮喪。有些教授甚至採用「特洛伊木馬式」方法,在命題中加入關鍵字跡象,但學生修改後也能蒙混過關。AI檢測工具存在,但準確度有限且易被繞過。


3. **學生對使用AI的態度多元**  

   有學生擔心AI會侵蝕他們思考能力,質疑教育的意義;也有學生視AI為必須的工具,若不用就會落後;還有些人純粹當作「捷徑」或「駭客」手段。訪談中提及學生Wendy,她反對直接複製貼上,但會用AI來幫助構思與簡化寫作,這種模糊的「作弊界線」令很多學生困惑。


4. **教師與學校管理層的掙扎與無奈**  

   大部分教授感到無力和絕望,轉向口頭勸說學生了解「自己失去的是什麼」,並嘗試採用口試、小班教學等方式應對,但規模有限。部分學校管理層態度消極,重視學費收入勝過維護教育品質,有時甚至自己也使用AI製作教材。學校很難有效管控AI作弊的普遍現象。


5. **AI對未來教育與社會的衝擊**  

   對於AI是否會促進或削弱教育公平,受訪者認為AI可幫助語言學習者或不同需求的學生,但同時也可能加劇階級分化,讓專業寫作與思考成為精英的特權。James個人坦言,AI如果存在他念大學時,自己一定會使用,但最終會失去對寫作和思考的鍛鍊,成就會大不相同。他也擔心AI使人類社會走向後識字時代,即「失去思考」的危機,將對民主社會造成深遠威脅。


6. **超越一時的「道德恐慌」?**  

   訪談中提到類似過去對計算機、網路等新科技的恐慌,但James傾向認為AI帶來的改變是根本且革命性的,非單純的代替工具或輔助工具,對學術與社會的影響深遠且難以逆轉。


整體而言,此次訪談深刻揭露了AI作弊在大學普及的現狀,呈現學生、教授、學校管理層三方的矛盾與無奈,同時表達對教育未來甚至社會文化價值的憂慮。James Walsh呼籲正視這場因AI引發的教育大革命,並反思寫作與思考在人類文明中的核心地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