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一:Dando 精神——「贏大賺、輸幾乎不損」
「Dando」來自古吉拉特語,代表一種做生意的方法:把下行風險極大化壓縮,讓勝利時賺得大、失敗時損失極小。Pabrai 提倡用心智模型(mental models)疊加,達到非線性放大效果(1+1=11)。
重點二:主要心智模型與原則
- 克隆(Cloning):不用追求絕對創新,模仿並改良已被市場驗證的模式(例:Microsoft 對 WordPerfect/ Lotus 的借鑑、Starbucks 從義大利複製咖啡文化、Walmart 集中複合他人想法)。優秀的複製者會比創新盲目者領先很多。
- 降低風險=創業正確方式:保留穩定現金來源(別一開始就辭職),在不影響住房/生活的前提下,利用閒置時間做創業實驗。
- 快速原型與傾聽:把想法早點拿給真實使用者看,客戶會告訴你哪一點是核心痛點(把 1 個痛點放大成核心產品)。少說多聽,分辨訊號與雜訊。
- 時間配置(具體做法):不改變睡眠與主要工作,但減少通勤、壓縮「娛樂閒置時間」,將空閒時間挪給創業(範例:平日每天 ≈4 小時、週末 ≈10 小時)。測試標準:你的「創業時間(黃)」要比「休閒時間(橘)」更令人興奮。
- 低資本創業思維:用創意換資本(例:Branson 用租賃而非買飛機、Virgin 以無風險租賃啟動)。許多成功小商業都是低資本、靠腦力與流程起家。
- 成本控制與細節決定勝負:可控的是成本,持續優化(Sam Walton、LVMH 舉例)。
- 建立護城河(moat):初期先占據供應缺口(offering gap),用會員、習慣、鎖定機制(lock-in)或文化讓競爭者難以奪走客群。
- 做人心態:Givers vs Takers——做給別人好處(giver)會讓善意複利回流。
重點三:實務招數(容易落地的技巧)
- 高訊號+高情感衝擊的接觸方式最有效:實體信件、個人化細節(如稱呼短名)、附加價值(股票報告或業務亮點)能打進 gatekeeper 並產生回應。
- 量化銷售漏斗與堅持(persist):大數量觸達(例:每週寄 200 封信、接續數次追蹤電話,按照倍距延長),追蹤轉換率與會議→成交比率。
- 會員制與黏著:會員費用能扭曲消費行為、提高留存(例:Costco、Amazon Prime 模式)。
重點四:招募與團隊
- 招人三要素:智慧(intelligence)、誠信(integrity)、勤奮(work ethic)。其中誠信為底線。
- A-player 原則:A players 想與 A players 共事;B players 會招來 B、C,會逐步拖垮團隊。
- 招聘要放在首位:花大量時間在招募上;使用測評工具(例:Culture Test、Caliper)降低面試盲點。
- 雇用策略:Hire slow, fire fast(慢招快解),及時處理不合適的人也是對團隊與個人的負責。
重點五:投資心法(個人理財與資產配置)
- 三個關鍵變數:起始資本、投資時間(runway)、報酬率。時間是最強變數(複利威力)。
- 72 法則:72 ÷ 年化報酬 ≈ 翻倍年數。理解此法則有助於把握複利與長期投資優勢。
- 實務建議:年輕就開始存,先存 5–10%(或固定數額)再考慮支出,用指數基金或像 Berkshire 這類「懶人」選項做長期投資。重點在於儲蓄頻率與時間,而非短期選股。
- 圈住勝利(Circle the wagons):少而精的重倉持有優質資產,不輕易賣出。巴菲特式的「少數重大押注並長期持有」勝過短期頻繁交易。
- 避免日內交易陷阱:媒體與廣告吸引年輕人做高頻交易,但長期真實致富者通常非靠 day trading。
代表性案例與故事(幫助理解)
- Bill Gates / Microsoft:以複製與改良(Word←WordPerfect、Excel←Lotus)快速建立生態。
- Sam Walton / Walmart:把各地優點集合、極致成本控制,甚至計算招牌字母數量來省錢。
- Howard Schultz / Starbucks:從義大利複製咖啡館體驗到美國。
- Richard Branson / Virgin:以租賃、創意把航空業啟動,最小化資本與風險。
- Patel 家族:移民後以家庭式經營(motel 模式)利用低成本、勤儉與規模複製,占據美國汽車旅館大部分市場。
- 曼哈頓的 23 美元故事:說明複利與時間的可怕力量(長期複利可把極小資本變成龐大財富)。
結語(行動要點)
- 如果想創業:先保留薪水、不立即辭職,把閒暇時間投入低成本、快速原型與客戶驗證;確保你的創業比 Netflix 更有吸引力(即「黃 > 橘」)。
- 投資上:從儲蓄開始、長期持有指數或波克夏式標的,利用複利時間,把高風險短線交易排除在外。
- 招募上:把招人成為日常最高優先事項。誠信、能力、勤奮不可妥協;用工具降低判斷錯誤。
- 心態上:尋找可複製的機會、做「贏大賺、輸幾乎不損」的事,做 giver,耐心等待複利結果。
整場訪談以大量真實案例與操作細節(時間分配、寄信+電話的銷售漏斗、低資本啟動法、招聘原則)串聯理論,核心在於:用系統化心智模型最小化風險、放大成功機會,並相信時間與複利的力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