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與主旨:Brett Weinstein(進化生物學家、前大學教授)認為人類面臨多重、且愈來愈嚴重的生存風險。他把問題歸納為「超新穎性(hyper‑novelty)」── 人類製造的變化速度超越了我們的演化準備,導致社會、科技與生態脆弱化。訪談討論了關鍵風險、成因、個人與制度層級的因應建議,以及日常生活與教養上的實務建議。
主要關切的存在性威脅(摘要):
- 太陽活動與太空天氣(Carrington 類事件):強烈太陽風暴會產生巨量電磁脈衝(EMP),可能燒毀變壓器、癱瘓電網,若大量變壓器被毀,替換時間可能長達數月甚至更久,後果包括交通、食品供應、醫療系統崩潰。
- 地磁與極移(polar excursion):地球磁場強度在下降、磁極移動可能加劇太陽粒子影響;若地磁保護薄弱,社會脆弱性將被放大。關於地殼整體旋轉(crustal shift)他持保留態度,但強調需深入研究。
- 核電站與濺燃料池風險:核電廠與放射性燃料池大量依賴電力做冷卻;若大規模停電,燃料池會因衰變熱而蒸發、燃燒、逸散放射性物質,造成長期不可居住區域。建議把可安全移出的乏燃料移入「乾式貯存」(dry cask)。
- 人工智慧(AI)多重風險:Weinstein 提出五類威脅(例如:AI 當競爭者/敵對者、意外文字化的目標化問題如「製造最多迴紋針」、工具被惡意利用、破壞事實性的敘事環境、以及大規模經濟破壞)。他擔心 AI 會加速資訊混淆、生成深度偽造、並使惡意者比守護者更具優勢。
- 制度性失能與資訊崩壞:新聞、學術、司法、公共衛生等關鍵制度在多個事件(以 COVID 為例)中的失靈顯現:資訊被壓制或扭曲,學術界受同溫層與誘因影響,新聞業不再是可靠檢驗事實的機構。
- 流行病治理與 COVID 問題:他認為 SARS‑CoV‑2 很可能涉實驗室起源,FDA/CDC 等機構在疫情應對(例如早期藥物使用、疫苗推廣與安全性通訊)上犯了大量錯誤,需全面檢視與問責。
- 氣候變遷與模型的過度簡化:他不否認溫室氣體效應,但警告不要把複雜系統完全外包給模型;科研發表的偏向性與出版偏好也可能放大既有敘事。
優先應對與政策建議(他認為的「低掛果實」):
- 加固電網與變壓器:用能接地/防 EMP 的架構強化大型變壓器(減少被燒毀後無法迅速替換的風險)。
- 把可搬離的乏燃料從燃料池移入乾式貯存,以降低停電導致核事件擴散的風險。
- 加強對太空天氣、地磁變化的監測與科學研究(例如評估是否確實有銀河電流片等機制影響),並建立防護與緊急應變計畫。
- 在 AI 方面:強烈主張透明化(AI 應披露其推理路徑)、監測與全球合作,但也警告過度法規會造成國際不對稱(某些國家不守規則會占優)。
- 重建可信的事實機構:鼓勵出現一兩個真正運作的新聞、學術或社群平台(「一個例外就能改變整體動態」),以打破現有被操縱的生態。
個人與家庭層級可做的準備:
- 優先做「成本低、效益高」的準備:家庭糧水、基本取暖/避難方案、兩週到數月的停電與供應中斷計畫。
- 分散風險、縮減生活中新穎(novel)元素:減少對只有線上/雲端資源的依賴(例如紙本備用地圖),提高對面對面社群的信任與互助能力。
- 職涯與技能:發展「可遷移的認知工具」(批判性思考、跨領域組合技能、可展示的實作作品),而非只學習容易被 AI 替代的單一任務。
社會文化與日常生活建議(來自演化觀點):
- 理解「演化不匹配」:現代環境許多刺激(加工食品、螢幕、社交媒體、色情產業)與我們演化出的需求不相容,會造成身心問題。
- 飲食與健康:傾向接近祖先型態的飲食(少加工、避開精煉/種籽油)、補足維生素 D、多到戶外活動,警惕過度醫藥化(不盲用降膽固醇藥物等)。
- 限制螢幕與色情的負面影響:Weinstein 認為色情與易取得的性刺激正在扭曲親密關係與性行為學習,並會促成極端化的性幻想與行為。
- 教養:為孩子減少超出演化準備的「新穎刺激」,以可預測、安全、有挑戰但可克服的環境培育;鼓勵孩子做真實、可展示的專案來培養能力與自信。
對 AI 的態度與治理困境: Weinstein 指出:不管是規管或放任,兩者都有風險。嚴格規管可能造成國際落差(違規國家得利);放任則可能加速惡意利用與資訊崩壞。他主張(1)透明與可追溯的 AI 推理;(2)關鍵基礎設施、事實驗證系統與研究自由仍需被保護;(3)個人與制度雙線並進地提升韌性與素養。
Evergreen 事件與學術/媒體失信:他回顧自己在 Evergreen State College 被抗議與迫退的過程,認為此事是更大文化病灶的縮影:學術與新聞機構受政治與財務誘因影響,無法正常提供真實與理性的公共討論。
對未來的總結與態度:Weinstein 認為情勢「很嚴重且迫切」,但並非絕望無解——現在行動仍有意義。他以「在瀑布前仍要繼續划槳」作比喻,呼籲在個人、社群與政策層面同時做出務實準備、保護關鍵基礎設施、重建可信的公共機構,以及在教育與文化上回歸長期有利於人類適應的基本結構。
精要行動清單(速記版):
- 政策:加固電網、強化變壓器防 EMP、把乏燃料移入乾式貯存、擴大太空/地磁研究。
- AI:要求透明、監測 AI 推理路徑;避免一刀切國際封鎖式規範。
- 個人/家庭:做低成本高效益的備援(糧水、短期停電方案)、減少對螢幕/新奇刺激的依賴、培養可遷移技能與真實作品。
- 社會:支持並鼓勵真正獨立可信的新聞、學術與社群平台;提高公民的科學與批判思維素養。
(以上為訪談重點整理,涵蓋 Weinsten 關於存在性風險、制度失靈、AI 與日常生活的核心論點與具體建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