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7日 星期日

1X Technologies 與 Neo Gamma:家用人形機器人的願景、技術與挑戰

這段訪談由 1X Technologies 創辦人兼執行長 Burnt(Bert Borick)與 Peter、Dave 討論 Neo Gamma(家用人形機器人)的設計理念、技術重點、商業策略、隱私/安全與產能規劃,並展望未來十年的社會影響。

  • 為何選家庭市場:家庭部署能快速達到規模(類比 iPhone 的消費性擴散),且在多樣性資料(diversity)方面遠優於工廠單一任務場景,有助於訓練通用智力。
  • 核心使命:結合大量勞動(physical labor)與智能,打造「勞動力豐裕」(abundance of labor),進而推動可持續性、生活品質與科學研究突破。
  • 產品定位與使用者體驗:Neo Gamma 著重「安全、能⼒、可負擔」三大原則。外觀柔和、語音自然、行為親和,強調作為「介於寵物與人之間的陪伴體」與家務/微專業任務的解決者。
  • 主要規格(講者提供的近似值):
    • 重量:約 66 磅(約 30 公斤);身高約 5'4"
    • 可舉重:約 150 磅;可搬運約 50 磅
    • 電池續航:約 4 小時,充電時間視情況 0.5–2 小時
    • 關節與靈巧度:頭部表情 3 軸、脊椎 3 軸,手部每隻手約 22 自由度(接近人手)
    • 特色:腱驅動(tendon-driven)、無齒輪設計、非常安靜、可擁抱(huggable)
  • 價格想像:目標價格比外界想像更低,創辦人提到典型預想範圍約 US$30K 或租賃 US$300/月(10–15 美元/天),但可更有彈性並與中國同類產品具競爭力。
  • 硬體創新:1X 自製馬達(包含製造流程)與材料科學投入,宣稱馬達在扭矩/重量比大幅領先(講者提到約 5.5 倍世界紀錄標竿),設計目標是輕量、高強度、低零件數以利量產。
  • AI 架構與學習方式:
    • 強調「具身性」的重要:空間—時間感知與觸覺、視覺等多模態資訊,並非只靠文字/語言模型。
    • 真實世界互動學習(online interactive learning)是關鍵:實際操作、行為—結果—反饋的迭代,比單純靠網路影像/文字更能建立心智模型。
    • 角色模型 / 世界模型(role/world models)被視為評估與自動化測試的核心,可在模擬中驗證新模型的安全性與效能。
    • Fleet learning:當部署至數千、數萬臺時,機器人群產生的「非重複、有用」資料量會超越每天上傳到 YouTube 的新資料,預估 10,000 臺即可達到顯著資料優勢。
  • 遠端操作(teleoperation)與自動化的關係:遠端示範既是啟動學習(expert demonstrations / labeled data),也與自動化並行:遠端操作可提供高品質示範,神經網路能在有足夠多樣資料後端到端學會控制;兩者互補。
  • 隱私與資料治理:
    • 強調「使用者掌控」:僅在使用者允許下,才能解密並供人工審查特定錄影片段。
    • 訓練資料進入模型前設 24 小時延遲,使用者可刪除不欲成為訓練資料的內容。
    • 遠端操作者介面會限制顯示(例如以物體/人影塊代替真實影像)來保護隱私,且人工介入須有使用者事先同意與明示指示。
  • 安全策略:採「本質安全」(intrinsic safety)設計:結構軟化、限制接觸能量與危險行為,初期避免使用高風險物件(例如熱水、開火等烹飪任務不會馬上對消費者開放)。
  • 製造與擴張規劃:
    • 截至訪談:已製作超過 100 臺機器人的不同版本;新工廠預估 2026 年達成年產能 >20,000 臺(年化);長期內期望在本世代末達到每年數十萬台的規模。
    • 規模化瓶頸:原材料(如鋁、稀土磁鐵)、晶片/GPU、代工勞動力與供應鏈(ASML/晶圓廠)是關鍵制約,需要大規模投資與自動化(robots making robots)。
  • 商業模式與生態:除了賣機器人外,1X 視世界模型與訓練資料為重要產品化資產(可對外服務);早期以「先行使用者 / 早期採用者」計畫進行部署、收集資料並持續迭代。
  • 與中國、生態系比較:中國在硬體製造、生態密度(快速試作、零件供應)與政府推動上具優勢;美國在跨領域人才與矽谷生態能提供快速擴張與資本,但也需政策/經濟區(free economic zones)與硬體投資補足。
  • 長期展望:Burnt 預期十年內家用人形機器人會「令人驚訝地早」帶來實用性,並可能在 2040 年前達到極大規模(受限於資源、晶片、原料與基礎設施)。機器人將推動勞動力去商品化、支持科學實驗、太空任務(遠端操控與在軌組裝)等高價值應用。
  • 其他重點:
    • Neo Gamma 強調「安靜」、「親和」的居家感受;交互記憶(會記住使用者偏好)是陪伴性的重要面向。
    • 團隊招募偏好:跨領域、能解決超難技術問題的人才(材料、電機、軟硬整合、AI 等)。
    • 時間表:創辦人表示會在 2025 年啟動(含早期預購/早採者計畫),但不強調確切交付日,並強調「期望管理」與早期產品仍有大量粗糙處。

總結:1X Technologies 主攻「家用人形機器人」以取得多樣化真實世界資料,透過腱驅動與自製高扭矩馬達等硬體創新,配合本地化高頻率推理與雲端訓練(world/role models),期望在安全與隱私可控下逐步放寬能力與應用,最終實現「勞動力豐裕」的長期社會影響。製造、原料與晶片供應是能否大規模普及的核心障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