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3日 星期三

量子不死:從概率波到多世界與那個「終極實驗」

本片說明量子力學中「概率波」的基本概念,並比較兩種常見的詮釋路線:一是「只管計算(shut up and calculate)」的實用主義,認為量子力學只是預測實驗結果的語法,不必描繪真實圖像;二是「多世界詮釋」,主張每個可能的量子結果都在不同分支同時真實存在,觀測會把自己分裂成對應的多個版本。

用電子在房間/廚房出現的例子說明:若電子的概率分佈是80%在客廳、20%在廚房,多世界派認為電子與觀察者都會分成多個版本,各自經驗不同結果;而「只管計算派」則拒絕討論電子本身「長什麼樣」。

影片提出一個思想實驗:把兩個電子探測器連到客廳的核彈,探測到客廳就爆炸、探測到廚房你就活著。若每次射電子有80%機率死、20%活,在單一世界下你很快會死;但在多世界詮釋下,每次試驗大部分分支的你會死亡,總有一個分支的你存活,從第一人稱視角看似乎每次都能存活——這就是所謂的「量子不死」思想。

影片分析:若你多次在這實驗中存活,從主觀經驗看可以被視為支持多世界詮釋,但這樣的實驗極為不道德且不可行。即便多世界為真,也意味著絕大多數分支裡的你已被殺死;所謂「你總有一個版本會超常幸運生還」並不等於你應該去冒險,因為其他版本同樣真實且會遭受後果。

結論:多世界詮釋提供了一個優雅但難以直接檢驗的世界觀;量子不死是有趣的思想結果,但既不構成可行的長生法,也無法替代倫理與實驗可行性的考量。影片最終提醒觀眾:這是關於如何理解量子理論的哲學與科學爭論,而非鼓勵實際去做危險實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