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2日 星期二

理性與好奇:尼爾.德葛拉司・泰森對談理查.道金斯精要總覽

這段 StarTalk 訪談是尼爾.德葛拉司・泰森(Neil deGrasse Tyson)與理查.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對話的精華,討論主題涵蓋演化論核心概念、道金斯著作、文化傳播(meme)、科學與藝術的關係,以及科學傳播與宗教的衝突與對話。

演化與自然選擇:兩人重申達爾文與華萊士發現自然選擇的重要性,指出自然選擇並非完全隨機,而是透過「逐步累積的小改變」來達成複雜結構(如眼睛)的形成。道金斯以「盲鐘錶匠」(blind watchmaker)與「爬山比喻」(climb the gentle slope vs. leap to cliff top)說明,反駁把複雜性歸因於一次性隨機或設計的論證。

為何直到19世紀才有人提出自然選擇:兩人討論哲學和文化因素(如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的本質主義、對完美幾何形態的偏好)可能阻礙了演化觀念的早期形成,但也強調實地採集與觀察(達爾文、華萊士)在發現上的關鍵性。

基因、自私的基因與文化單位(meme):道金斯回顧《自私的基因》中關於基因為世代傳遞資訊的觀點,強調生物體可被視為「基因的載具」。他也說明自己提出「meme」一詞的原義:文化遺傳的單位,類比基因,能被傳播和複製,成功的 meme 就是那些被反覆傳播的訊息或故事。

重要著作與核心觀點:訪談回顧道金斯多本著作——《自私的基因》、《盲鐘錶匠》、《解織彩虹》(Unweaving the Rainbow,主張科學理解並不減損美感、反而豐富詩意)、《物競天擇的證據》(The Greatest Show on Earth,系統陳述演化證據)、《上帝錯覺》(The God Delusion,闡述無神論立場)與《祖先的故事》(The Ancestor’s Tale,倒敘式生命史)等。

科學與詩意:道金斯主張「科學即現實的詩意」,認為深入理解自然(例如光譜、電磁頻譜)能激發比表面寓意更深的美感;同時也承認詩人與藝術家在指出科學未直接呈現的觀點時有其價值。

教學、傳播與語氣:訪談中提到尼爾曾公開提醒道金斯語氣可能使人拒斥科學訊息,道金斯對此表示感激並願接受批評。兩人討論到科普與與宗教觀眾對話時的策略與限度:道金斯雖熱衷於改變信念,但有時以「提供吸引人的觀點」為主要任務;尼爾則分享在博物館處理宗教關切的實務做法(例如將演化展區與大爆炸展區分開讓觀眾自行選擇)。

關於宗教與妥協:討論指出部分宗教團體(如某些天主教派)能接受演化作為物質世界的過程,並用宗教語境補入靈性面向;但道金斯仍認為科學陳述比宗教敘事更宏大、優雅且具詩意。

趣聞與類比:訪談穿插多則趣聞——如「雙虹感動影片」(Double Rainbow)、網路 meme 的傳播、以及達爾文家族(喬治・達爾文)在潮汐等領域的貢獻;也談到基因資料儲存、復原個體的哲學問題(時間膠囊式的複製)與「雞與蛋」問題的演化式答案(先由非雞鳥類產下帶有突變的蛋,下一代被視為雞)。

演化的細節與直覺錯誤:道金斯提醒我們,人類直覺常低估自然選擇在長時段與大量族群中篩選微小差異的能力(例如看似多餘的器官或指頭),因此不應草率判定某特徵「沒用」。此外,他以潮汐、潮汐鎖定等天文物理現象示範科學解釋的細緻性。

對文明的態度:道金斯說自己在生活上仍抱持希望(需要希望才能生活),同時以「務實的憤世嫉俗」描述對某些人類行為的看法;他強調作為教育者的職責是讓科學觀點變得吸引人,而非強行改變他人信仰。

總結:整場對談呈現理性與好奇的結合——堅定捍衛演化與科學方法,同時討論如何以更具包容性與吸引力的方式傳播科學。道金斯的核心訊息包括:自然選擇能解釋生物的複雜性(非設計)、文化資訊有其複製與競爭動態(meme)、以及深入的科學理解能增強而非削弱對世界的詩意感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