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訪談主角為科技與創業思想家 Balaji Srinivasan(Bologi/Balaji),與主持人及來賓圍繞 AI、加密貨幣(特別是 Bitcoin)、網路國家、與延壽(longevity)等主題展開深度討論,重點整理如下:
1. AI:多神論而非單一神(polytheistic, not monotheistic)
- 當前與可預見的 AI 生態趨於「多個大型模型/AGI 共存」,而非單一絕對勝出的超級智慧。模型之間互相追趕、互相跳躍改進,短期內可能有數個競爭者並立。
- 硬起飛(hard takeoff)或單一 ASI 的情境雖被討論,但現實上因為算力、監督、模仿、政府介入與資訊外洩等因素,單一壟斷型態相對不易長期成立。政府或規範也可能阻止「一超獨霸」局面。
2. AI 是「放大人類智慧」而非替代(amplified intelligence)
- AI 擅長系統一(直覺、模式生成)與系統二(邏輯、計算)在某些面向,但目前多為「中間到中間」能力:可以加速研究、生成內容、寫程式,但需要人類驗證與審核。
- 聰明的人與 AI 配合能達到更高成效;AI 更像是「員工/初級助手」,人類管理者需審核、驗證其輸出,避免垃圾進垃圾出(garbage in, garbage out)。
3. AI 的瓶頸與發展面向
- 主要瓶頸包含:如何下好 prompt(指示方向)、如何驗證輸出(evals)、以及在混沌、隨機或加密/圖靈不可逆問題上的根本限制(如某些隨機系統、不可預測的動態系統)。
- 自我改進(recursive self-improvement)正在被積極投入資源(訓練⇄推理的平衡、更多內部自優化),但是否會出現指數級超越仍有高度不確定性;近期數月將十分關鍵。
4. 網路(Internet)與中國:數位 vs 實體的雙強對峙
- Balaji 提出宏觀觀察:中國代表物理世界(製造、基礎建設、軍事),而「自由的網路」代表數位世界(AI、加密、媒體、貨幣)。未來的全球格局將是「中國 vs 網路」的兩極競爭。
- 中國具主權及高強度國家能力(例如封閉生態、監控、地緣供應鏈優勢),其劣勢是人口老化,但可用自動化、機器人等補強;網路一方則靠去中心化、言論與貨幣自由等優勢。
5. 金融與加密(Bitcoin)
- Bitcoin 被視為「數位黃金」,是高電壓的儲備資產;區塊鏈與加密貨幣是互聯網時代的貨幣層,為 AI 與機器人自主交易提供天然基礎(程式可持有錢包、快速部署帳戶等)。
- 雖然 BTC 本身的每秒交易量有限,但透過包裝(wrapped BTC)、二層與交易所之間的結算,仍可支援大量網路交易與機器經濟。加密作為一類技術不太可能消失,雖然單一鏈可能遭遇攻擊或需升級(例如量子威脅需協議改造)。
6. 生物科技與延壽
- AI 對生物醫療的推進主要在「資料萃取、文本/文獻整合、結構預測(如蛋白摺疊)、檢測輔助」等可評估的領域,能大幅加速研發流程。
- 但真正改變人類壽命的重大突破,常被法規(例如 FDA)、風險態度與社會政治結構所限制。Balaji 提醒應注意法規瓶頸與司法/補償制度的不對等(風吹草動可能導致創新受阻)。
7. 網路國家(Network State)與社群治理
- Balaji 推動「網路國家」與 Network School:透過線上社群演化成具有主權特徵的實體或多地分佈的自治體(startup societies / network states)。
- 他認為未來不是單一國家主導,而會出現許多以理念、貨幣、規範為基礎的新社群/國家(類似「千個社群」替代過去的單一體系),這些網路社群將包容來自全球的「dark talent」(未被傳統機構開發的優秀人才)。
8. 對企業家與個人的具體建議
- 企業家:直接面向受眾(go direct),建立自有內容與社群,精通 AI 工具,內部掌握內容創造;若在美國,建議考慮遷往相對友善的州(例如德州、佛州 / Miami、Austin),把加密資產私鑰移出交易所做冷錢包儲存。
- 個人/在職者:若擅長數學/程式,建議投入短期深度自學(線下、無干擾)以掌握 ML/CS 基礎;養成「離線專注」習慣以提升線上工作效率;加入/建立實體社群(微學校、集體教育)以建立可靠的離線網絡。
- 投資與風險:對於加密與新技術保持學習與長期視角;避免情緒化短線交易;設定冷靜的採買/研究提醒,而非被新聞驅動。
9. 時間線與未來展望
- 訪談中提及 2035 為世界可能「難以識別」的分水嶺:政治、金融、社會結構將被互聯網與技術深刻重塑。AI 的關鍵演變期可能在未來數月到數年內出現重大指標性進展,但是否形成單一霸主仍具不確定性。
- 延壽、太空、比特幣、網路國家等三者被視為連動的願景:延壽與機器、去中心化貨幣與自治社群共同構成未來文明的核心元素。
總結性觀點
- 當前技術浪潮呈現高度複雜與多元:AI、加密、地緣政治與生物科技相互交織。Balaji 的立場偏向「網路優先」:數位社群、去中心化貨幣與自由互聯網將成為重要對抗或平衡中國等實體勢力的力量。
- 同時,他強調技術的倫理與監管現實(例如 FDA、國家監管)不可忽視,且未來最關鍵的資源之一將是「風險承擔與容錯的司法/管轄環境」,這也正是網路國家與創新特區等概念試圖解決的問題。
延伸資訊:Balaji 提到 Network School(ns.com)、即將舉辦的 Network State 會議(2025 年 10 月 3 日,新加坡)與其他活動,關心者可至 ns.com 查詢報名與詳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