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5日 星期日

Google創辦人Sergey Brin探討AI的重要性,認為AI比網際網路更具革命性,並強調其未知潛力與快速發展

Detailed Summary for [Why AI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Internet (Interview with Google Co-Founder, Sergey Brin)](https://www.youtube.com/embed/4N9MCa4hCsA?autoplay=1) by [Monica](https://monica.im)

      💫 總結


      這段訪談中,Google創辦人Sergey Brin探討AI的重要性,認為AI比網際網路更具革命性,並強調其未知潛力與快速發展,同時分享AI未來可能成為更實用工具的願景。


      ✨ 亮點


      [00:00](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N9MCa4hCsA&t=0) 這段訪談中,謝爾蓋·布林探討了人工智慧(AI)與網際網路的比較,強調了兩者在技術革命性和未來潛力上的不同。- 布林提到目前是2025年,並開始比較這個時期與網際網路早期的情況。

- 他指出,雖然網際網路的發展使很多事情變得可能,但技術上並不是革命性的。

- 布林強調,對於人工智慧的潛力,我們仍然不確定其極限,這與網際網路的情況截然不同。

- 他認為,人工智慧的進步速度和範圍讓人驚訝,這使得我們對未來的可能性充滿了不確定性。

          

[03:29](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N9MCa4hCsA&t=209) 在這段訪談中,谷歌共同創辦人謝爾蓋·布林探討了人工智慧(AI)與網際網路之間的關係,強調AI的發現性及其潛在的重要性,並與網際網路的社會發展進行比較。- 布林認為AI是一種發現,而非單純的發明,並且這是一種宇宙的顯現特性。

- 他提到智慧的極限尚不清楚,並且沒有任何法律規範智慧的上限。

- 布林認為AI的影響力比網際網路更為重要,因為網際網路更多是社會協作的結果。

          

[07:01](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N9MCa4hCsA&t=421) 在這段訪談中,谷歌共同創辦人謝爾蓋·布林分享了他對人工智慧的看法,並回顧了自己創立谷歌的經歷,表達了對當前AI發展的興奮與感慨。- 布林探討了人工智慧的智能程度及其自我意識的意義,表達了對未來的思考。

- 他回憶起1998年與拉里·佩奇在車庫創立谷歌的初衷,並強調了他們當時的創業精神。

- 布林對於能在當前這個AI快速發展的時代感到感激,並提到當前AI研究者的熱情氛圍。

- 他回顧了創業初期的環境,雖然是從車庫開始,但實際上有多個房間的支持,強調了創業過程中的艱辛與成長。

          

[10:29](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N9MCa4hCsA&t=629) 在這段訪談中,谷歌共同創辦人謝爾蓋·布林探討了人工智慧(AI)對於自我進化的潛力,以及未來AI可能達成的突破。他提到AI已經在協助人類解決各種問題,並預測AI將在未來幾年內進一步發展。- 布林提到AI可以自我貢獻並進行自我學習,這是一個重要的概念。

- 他提到已經在使用Gemini,這是一種AI技術,能夠協助研究人員進行程式碼調試和數學問題解決。

- 布林認為,AI可能會實現一些科幻小說中的突破,並表示這種情況在未來是有可能發生的。

- 他預測,AI可能在三到四年內能夠創造出下一個版本的自己,但不確定這一過程的優先性。

- 布林分享了他對新視頻模型V3的感受,強調聲音在使用體驗中的重要性,並表示這讓他感到非常震撼。

          

[14:02](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N9MCa4hCsA&t=842) 在這段訪談中,Google的共同創辦人Sergey Brin探討了人工智慧的實際應用及其背後的哲學問題,強調了技術細節對於發展的重要性。- Brin提到在人工智慧的發展中,實際的商業問題和技術細節是主要的關注點。

- 他談到在技術開發過程中,經常需要處理各種小問題,並與工程師和產品經理進行溝通。

- Brin指出,技術細節有時會引發哲學性的問題,例如如何評估新模型的優劣。

- 他舉了擴散模型的例子,討論了如何比較不同類型的AI模型,並強調這些問題的哲學意義。

          

[17:33](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N9MCa4hCsA&t=1053) 這段訪談探討了人工智慧的發展及其未來應用,特別是與語言模型的進步相關的問題。- 討論了人工智慧的潛力和未來的應用,強調人們將能夠在未來幾年內利用這些技術進行各種創新。

- 提到過去的語言模型在準確性上的挑戰,但隨著技術進步,這些工具的可靠性將大幅提高。

- 強調了人工智慧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潛力,並舉例說明如何在創作過程中利用這些工具。

- 儘管目前的技術仍有改進空間,但已經可以在某些創作領域中展現出實際的應用價值。

          

[21:03](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N9MCa4hCsA&t=1263) 這段訪談中,Google共同創辦人謝爾蓋·布林探討了人工智慧在影片製作中的潛力,並分享了對未來技術發展的看法。- 布林提到導演們對於新技術的接受度,並認為這是一個探索的前沿。

- 他指出,AI模型將能夠製作出引人入勝的影片,並與人類導演和演員協作。

- 布林談到目前已經有技術用於電影特效,AI只是這方面的一個新維度。

- 他強調,這些技術未來會成為實用工具,而不僅僅是玩具。

- 最後,布林對於希望參與這一技術浪潮的開發者給予了建議,鼓勵他們把握這個重要時刻。

        


     



 

2025年5月24日 星期六

2025年5月3日 星期六

修正 emacs org mode 中預覽 latex 無法顯示中文的問題

spacemacs org中得latex fragment里面输入中文preview并不正确 - Org-mode - Emacs China  

M-x customize-apropos org-preview-latex-process-alist



此外中文要用 \text{...} 的形式引用

另參  Emacs org-mode 的 inline latex 公式中显示中文 - Org-mode - Emacs China 以新增  preview-process 的方式達成目的,更簡潔


2025年5月1日 星期四

修正 emacs org mode LaTeX Error: Environment tikzpicture undefined.

更新 org mode 到 9.7 以後,tikz 的輸出一直有問題,昨天終於有時間好好 monkey patch 一番(笑)

檢視 *Org PDF LaTeX Output* ,得知中間輸出檔位置,如 -output-directory="~/AppData/Local/Temp/babel-XZ7CVv"

其中最新的 *.log 檔會有錯誤訊息 ,*.tex 檔則為第一個中間檔

觀察 *.tex 輸出有 \documentclass[preview]{standalone} ,此一 preview 套件我並未指定;而我指定的 tikz 則未出現(檔頭有 #+LaTeX_HEADER: \usepackage{tikz} 但顯然沒有作用,可能是 Org 9.7 的 breaking change)

試過 Set up the TikZ in Emacs Org | MSC 的方法但也沒有成功,下列連結則間接找到問題

latex - Problem about previewing TikZ svg from org-babel (org-mode 9.7) under dvisvgm (TeX Live) - Emacs Stack Exchange


So, all available control knobs are accessible at


M-x customize-apropos RET org-babel-latex


and in your case these are:


org-babel-latex-preamble


這個設定的確加上了 preview,我在前面加上 "tikz," ,執行 apply and save ,結果就成功了

P.S. LaTeX 教學系列:繪圖小能手 TikZ – Yueswater Blog 有一個不錯的 tikz 教學網頁,值得好好學學




2025年4月20日 星期日

前Google執行長Eric Schmidt警告2026年AI將變得更聰明且難以控制

 Detailed Summary for [Ex-Google CEO's 2026 Warning: AI Will Be Smarter & Uncontrollable](https://www.youtube.com/embed/AYL4PHZzp-k?autoplay=1) by [Monica](https://monica.im)

      💫 總結


      前Google執行長Eric Schmidt警告2026年AI將變得更聰明且難以控制,討論了人工智慧和生物科技的未來,強調超級智慧的潛在影響和社會變革。人工智慧的進步可能會取代大多數程式設計師,並在三到五年內達到一般智能,對創意產業和社會產生巨大影響。中國在人工智慧領域的進展引發全球競爭,並探討自動化藥物發現可能改變生物科技產業,甚至可能延長人類壽命。


      ✨ 亮點


      [00:00](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YL4PHZzp-k&t=0) 前谷歌CEO警告AI自我提升將導致超智能的來臨。- 計算機現在正在進行自我改進,學習如何規劃,不再需要人類的指導。

- 超智能(ASI)指的是計算機的智慧超過人類總和,預計在六年內實現。

- 這一技術的快速發展超出了社會、民主和法律的應對能力。

- 許多人低估了這種技術的影響,實際上它的潛力被認為是被低估的。

          

[03:10](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YL4PHZzp-k&t=190) AI 正在迅速取代程式設計師,並可能在一年內寫出所有程式碼。- AI 目前已經在撰寫大部分的程式碼,程式設計師的角色正在轉變。

- 數學的簡單語言使得 AI 能夠在數學領域超越人類。

- AI 使用預測算法來進行程式碼生成,並不在乎程式語言的具體實現。

- 專家預測,未來一年內,AI 將能夠撰寫全部程式碼。

          

[06:24](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YL4PHZzp-k&t=384) AGI的實現將徹底改變社會,並促進智能代理的發展。- 在未來三到五年內,將實現通用人工智慧(AGI),能夠與最聰明的人類專家相媲美。

- 新的智能代理系統如OpenAI的GPT 4.1和Google的A2A正在快速發展,提升了智能代理的能力。

- 智能代理能夠根據輸入和記憶學習,並在日常生活中協助解決問題,例如購買房屋的過程。

- 這種技術的進步將使每個人都能在口袋中擁有解決各種問題的最聰明的助手。

          

[09:34](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YL4PHZzp-k&t=574) 亞洲國家面臨人口下降與自動化加速的挑戰。- 亞洲的生育率低於1.0,導致人口快速減少。

- 自動化工具將使未來少數工作者的生產力大幅提升。

- 中國在人工智慧領域的投入愈加嚴肅,並迅速展開加速計畫。

- 中國通過開源軟體和新算法來繞過芯片控制措施。

          

[12:49](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YL4PHZzp-k&t=769) 討論了數據中心攻擊和自動化藥物發現的潛在影響。- 提到如果某國在AI上領先,可能會透過攻擊數據中心來削弱對手。

- 討論了關於互相毀滅的協議,類似於互相破壞電力供應的想法。

- Eric Schmidt提到自動化藥物發現的創新,未來可能透過AI快速找到疾病治療方法。

- 描述了一家初創公司如何利用AI模型進行藥物假設生成和測試。

          

[15:59](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YL4PHZzp-k&t=959) 人工智慧可能改變生物科技產業及延長壽命的未來。- 生物科技行業將依賴人工智慧進行24小時運作,解決常見問題。

- 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進步,預測壽命將持續增加,甚至可能實現「長壽逃逸速度」。

- 超級智慧人工智慧(ASI)能理解人類無法掌握的生物和細胞機制,可能在癌症治療和個性化醫療上有重大影響。

- 未來十年內,科學家可能會使用人工智慧,但人類對某些知識的理解將變得有限。

          


      



2025年4月8日 星期二

以DMDE修復(Recover)硬碟記事

以一顆3t大小的硬碟為例,只有灰底那一列能正確還原出正確的檔案 


可能是 First sector 的問題? 總之內容是救回來了,一年20USD我覺得是滿划算的


2025年3月27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