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集由生化學家 Jessine Chesp(Glucose Goddess)說明如何用四個非常簡單、日常可做的動作,讓肌肉的粒線體把血液中的葡萄糖用來產生能量,從而減少餐後血糖尖峰與胰島素負擔,改善疲倦、脹氣與糖癮,並有助於長期代謝健康。
核心原理:肌肉收縮時,粒線體需要能量(ATP),會從血液取用葡萄糖。若在餐後(大約90分鐘內)啟動肌肉,能把餐中多餘的葡萄糖「搶先用掉」,降低血糖尖峰而不必額外提高胰島素分泌。
四個簡單動作(可單選或逐步加入)
- 小腿提踵(Soleus push-up / Calf raise):在座位上或站立原地腳跟抬起放下,5–10 分鐘即可。研究顯示長時間做可大幅降低餐後血糖與胰島素,短時段也有明顯效果;且非常隱蔽、方便。
- 餐後散步:餐後 10 分鐘快走(或走樓梯)就能顯著降低血糖尖峰,是最簡單實用的選擇。
- 打斷式深蹲 / 空氣深蹲:研究比較了持續走路與每45分鐘做10次空氣深蹲(長時間重複),後者在改善血糖控制上更顯著。實務建議:餐後數小時內每隔一段時間做幾組(不必效仿研究的極端頻率)。
- 做家務(運動小零食):如餐後吸塵、收衣物等家務 10–15 分鐘,也是很好的輕度活動,能降低餐後血糖。
實用提示:
- 最好在餐後 90 分鐘內開始活動(血糖通常在此區間達高峰)。
- 每次活動不需很久:10 分鐘的走路或幾分鐘的提踵就有幫助。
- 肌肉收糖時不需額外胰島素,因此可降低胰島素負擔,長期有助預防胰島素阻抗與代謝疾病。
- 可自行測試(如有連續血糖監測器)或從自我感受:能量較穩定、脹氣減少、甜食慾望下降即為正向效果。
結語:把這些「運動小零食」安排在高碳水餐後,是簡單且有效的血糖管理策略。若想知道更多作者的其他 10 個血糖技巧,可下載影片說明欄提供的 PDF。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