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資訊速查

2025年8月12日 星期二

羅倫斯·費雪朋與尼爾·德葛拉斯·泰森對談精華

本期 StarTalk 由尼爾·德葛拉斯·泰森與演員羅倫斯·費雪朋一對一對談,內容橫跨影視生涯、科幻作品與科學思辨。費雪朋回顧了自己的早期經歷(如14 歲演出《現代啟示錄》)、多樣化的演出類型(從《黑幫老爸》《Pee-wee’s Playhouse》到《CSI》、《Contagion》與《異形獵人(Predators)》等),並談到自己作為演員的好奇心驅動他不斷挑戰不同角色。

兩人花了大量篇幅討論《黑客帝國》(The Matrix)。費雪朋分享了拍攝經驗(在澳洲拍片、長期體能訓練、片中哲學與宗教象徵的多重來源),並詳述他如何把片中元素與基督宗教與希臘神話解讀對應(Neo=救世主、Morpheus 對應施洗約翰/夢境之神、Trinity 可聯想為抹大拉的瑪利亞等),以及片中若干細節(14 發子彈對應苦路站、湯匙的光學呈現等)的象徵意義與科學準確度。

泰森也從科學角度提出批判性觀點,特別指出《黑客帝國》把人類當電池的設定違反熱力學效率與能量守恆(人體輸出的功率與機器直接利用的可行性問題),但同時他也承認電影在故事內部一致性與視覺表現上的傑出,因此對於這類科幻概念給予「寬大處理」。

對於模擬宇宙的哲學命題,討論延伸到牛津哲學家尼克·博斯特倫(Nick Bostrom)提出的模擬論證:若高等文明能模擬有意識的世界,則我們有可能處於其中之一。泰森以計算能力與世代演進的有限性提出反駁:要成為模擬者的那個最後一代仍必須先達成技術條件,因此目前的我們可能還沒到達那一級,從概率上為自己找一些心安。

費雪朋談及科學題材對公眾影響的正面案例,例如《CSI》如何把科學家描繪成有血有肉、吸引年輕人投入科學;又談到在拍攝《Contagion》期間與真實疾病防疫單位(CDC)接觸的印象,並稱讚公共衛生機構的重要性。

談話中也穿插輕鬆片段:兩人互相模仿低沉旁白聲(致敬詹姆斯·厄爾·瓊斯)、演員生涯軼事(與法蘭西斯·科波拉、比爾·波普、肯尼斯·布拉納等人的合作),以及費雪朋準備未來舞台(欲於 Pearlman 演出《李爾王》)與他近期被選入美國藝術與科學院的榮譽。

整體而言,訪談兼具影視回顧、宗教與神話象徵解讀、科學理性檢視與對未來科技/模擬論的哲學思辨,呈現一位演員如何在藝術與科學之間保持好奇心、持續學習與反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