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資訊速查

2025年8月13日 星期三

志留紀假說:我們可能無法偵測到遠古高等文明

本文總結介紹「志留紀假說」(Silurian Hypothesis):探討在地球史上是否可能存在過比人類更早、已滅絕的高等工業文明,以及我們能否以現有方法偵測到它們的痕跡。

主要論點:

  • 人類文明在地球歷史中非常短暫:現代智人出現約10萬年,而複雜生命已存在數億年,因此在遙遠過去演化出多次高智慧文明在理論上並非不可能。
  • 直接物證(建築、城市、機械)保存時間有限:地表曝露、風化、侵蝕與造山運動會消滅大部分人造結構,城市與大型工程通常在數千至數萬年內就會消失或被掩埋改造。
  • 化石紀錄極其不完全:化石化需極為特定條件(硬組織、快速掩埋、低氧、礦化壓力等),故即使一物種大量存在,存留下來的完整化石極少(例如:估計數十億隻暴龍中完整化石極少)。短暫存在的物種可能完全不留化石紀錄。

能長期保存且可被未來科學家檢測到的證據:

  • 地層中的地球化學指紋:大規模工業活動會改變大氣與沉積物中某些同位素與元素的比率,這些異常可在沉積岩層中保存很久。
  • 碳同位素變化(Seuss effect):燃燒化石燃料會使大氣中碳-12比例上升、碳-13與碳-14相對下降;此類短時且劇烈的碳同位素擾動會在地層中留下訊號。
  • 其他指標:金屬濃度(如鉛、鉑、金、鉻等)突增、土壤侵蝕與沉降速率改變、以及短期全球溫度異常等,都是可能的工業文明痕跡。

已有類似地球紀錄的自然事件:

  • 古新世—始新世熱最大期(PETM,約5600萬年前):短期(約20萬年)全球溫度上升約6°C,並伴隨碳同位素劇變與海洋缺氧等現象,表面上符合「碳劇增+溫度上升」的條件,但多數科學家認為其成因是自然(如火山活動、大規模甲烷釋放)而非生物工業活動。
  • 其他地質時代亦有多次碳與氧、海洋含氧量劇變的事件,但目前沒有直接證據支持這些事件源自智慧文明。

結論與意義:

  • 作者(Frank 與 Schmidt)並不主張地球上曾有遠古工業文明,但指出:若某人工智能文明存在時間短且發生在不易保存的地質條件下,我們可能根本無法發現其直接物證。
  • 志留紀假說提供了一套可檢驗的指標(同位素異常、金屬沉積、速率突變等),這些工具不僅可用來檢索地球過去,也適用於從行星地質樣本尋找其他行星上可能的古文明痕跡(例如火星、金星或冰衛星)。
  • 總體而言,雖然大多數科學家仍認為人類可能是首個工業文明,但志留紀假說擴展了我們思考文明起源與保存痕跡的視角,並強調地質與地球化學證據在這類問題上的重要性與限制。

簡短提醒:要肯定地說曾經有過遠古高等文明,需要明確且不可由自然過程輕易解釋的多重地層與地球化學證據,目前尚未出現這樣的決定性證據。



Schmidt, Gavin A.; Frank, Adam (2019). "The Silurian Hypothesis: Would it be possible to detect an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in the geological recor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strobiology. 18 (2): 142–15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