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資訊速查

2020年9月27日 星期日

也來聊聊「Notion 筆記軟體」及「子彈筆記Dot Journaling/子彈思考整理術THE BULLET JOURNAL METHOD」

 可能因為之前 YT 上看過筆記軟體的比較影片「Why I Switched from Bullet Journalling to Emacs: My Org-Mode and Journal Workflow」,推薦跳出了「為什麼許多人都改用 Notion 做為主力筆記軟體?看完這個你就明白了 」這部30萬點閱的短片。這部短片的點閱甚至超過Notion原廠所有影片,真是非常驚人。主要原因應該是搭上了子彈思考整理術THE BULLET JOURNAL METHOD的順風車。(相關出版品還有一本子彈筆記術:隨時都能開始的超簡單記事法,輕鬆掌握生活大小事。 Dot Journaling 特指使用的筆記本不是用線來畫格子,而是用點 (DOT)。)

思考是高度的心智勞動,如果能將所需的材料適切的安排,以在一個頁面/畫面之內就能呈現出來,可以降低勞動的耗能,提高產出的品質和數量。然而概念間有隨數量而指數增加的關聯,本質就是難以在有限頁面下同時呈現;子彈筆記試著提供少量武斷(dogmatic)的法則來提供固定型式的視圖(view),以降低複雜度,提供一個良好的起點。

然而建立的關聯是會不斷增加的,機器自動產生的關聯常常不盡理想,此時加以搜尋並建立人工連結是必然的。這兩年 iPad 的手寫功能,間接催生了好些個混合手寫/打字功能的筆記軟體;而手寫辨識後,才能納入搜尋,這也隨著機器學習的成熟而成為標準功能。相對於紙本的子彈筆記,軟體因連結間的跳轉方便,逐漸成為新一代的學習方法。相信未來仍會有更多類似產品問世。



2020年9月12日 星期六

也來聊聊「Zettelkasten Method 卡片盒筆記法」--從 programmer 的觀點來看,其實就是交互參考(Xref)

 前幾天在 github 上閒晃,想找找有沒有 org mode 相關的專案時,org-roam 的讚數吸引了我的目光…超過2300個讚,還是相對冷門的 emacs 的套件…看了看說明發現是 roam research 的相關作品,才發現之前是 survey 過 roam research ,只是操作看來有點繁瑣,當時不是很想深究。

這個命名「Zettelkasten Method 卡片盒筆記法」應該是來自於一位一燈大叔(顯然是天龍八部裏一燈大師的諧音)。若只想看一篇簡介,我推他寫的「卡片盒筆記法#2」。英文的我推薦以下3篇:

  1. https://writingcooperative.com/zettelkasten-how-one-german-scholar-was-so-freakishly-productive-997e4e0ca125
  2. https://zapier.com/blog/zettelkasten-method/
  3. https://leananki.com/zettelkasten-method-smart-notes/
關鍵應該就是所謂的雙向索引,而這對寫程式的人一定再熟悉也不過,就是所謂的 Cross Reference, Xref (交互參考、交叉索引)。它的重要性在於進行重構等工作時,要知道會影響到哪些程式碼,不能搞成 monkey patch 那樣。目前的應用強調於寫作方面,感覺上 wiki 等工具也是類似的想法,真要說有什麼新的視角,我覺得是把文章/索引間的關聯可視化;但是當數量太龐大時,可視化能提供的資訊其實好不了太多。

Obsidian (黑曜石)筆記軟體,是目前除了 roam research 外的一個新選項,它不但不收費,而且可以存放成 markdown 或 org 檔,這相對於 roam research 是優點還是缺點,就見仁見智了。

另一個問題是連結的"粒度(granularity)";連結是以檔案為節點,因此衍生了一些對筆記內容的要求,以使得這樣的連結不致於太鬆散。是優點還是缺點,也是見仁見智。